張文忠,基礎數論:原理及題解,中央圖書,2002年出版,ISBN:978-957-637-493
李華介,基礎數論 http://math.ntnu.edu.tw/~li/ent-html/node34.html
Integers with Primitive Roots https://proofwiki.org/wiki/Integers_with_Primitive_Roots
Primitive Roots Modulo the First 1000 Numbers
http://dbfin.com/2012/04/primitive-roots-modulo-the-first-1000-numbers/
在前兩篇 (二次剩餘,Legendre Symbol) 我們只有討論二次剩餘的存在性,並沒有給出一個完整地求解方法,當然列舉法也算一種求解方法,但這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內。為了要求解,我們會用到「原根(Primitive roots)」的概念。
原根定義
設整數 $a$ 和 $m$ 互質。 使 $a^{\delta }\equiv 1\; (\mathbf{mod\; }m)$ 成立的最小正整數 $\delta $ 稱為 $a$ 對模 $m$ 的次數(degree)或階(order)。根據 Euler's theorem,若 整數 $a$ 和 $m$ 互質,則 $a^{\phi (m)}\equiv 1\; (\mathbf{mod\; }m)$。當 $\delta =\phi (m)$,稱 $a$ 是模 $m$ 的一個原根。
定理1:若 $a$ 對模 $m$ 的次數是 $\delta $。若 $\delta \mid n$,則 $a^{n}\equiv 1\; (\mathbf{mod}\; m),\; n>0$ 。
<pf>
這是一個充分必要條件的證明。
先證明充分性。假設 $\delta \mid n$,即 $n=k\cdot \delta ,k\in \mathbb{Z}$。因此 $a^{n}\equiv a^{k\cdot \delta }\equiv \left (a^{\delta } \right )^{k}\equiv 1^{k}\equiv 1\; (\mathbf{mod}\; m)$。
證明必要性。若 $n$ 不是 $\delta $ 的倍數,表示存在兩整數 $q$、$r$,使得 $n=q\delta +r,\; 0<r<\delta $,則
$1\equiv a^{n}\equiv a^{q\delta +r}\equiv \left (a^{\delta} \right )^{q}\cdot a^{r}\equiv 1\cdot a^{r}\equiv a^{r}\; (\mathbf{mod}\; m)$,
這與 $\delta $ 為最小的定義矛盾,故 $\delta \mid n$。證畢。定理2:若 $a$ 對模 $m$ 的次數為 $\delta $,則 $1,a,a^2,\cdots ,a^{\delta -1}$ 對模 $m$ 皆不同餘。
<pf>
假設有兩整數 $k$,$l$,滿足 $a^{k}\equiv a^{l}\; (\mathbf{mod}\; m),\; 0\leq k< l<\delta $。因為 gcd$(a,m)=1$,故有 $\frac{a^{l}}{a^{k}}\equiv a^{l-k}\equiv 1\; (\mathbf{mod}\; m)$。因為 $l-k<\delta $,這與 $\delta $ 是最小的定義矛盾,故原命題成立。
在 二次剩餘 這篇,證明 Euler's Criterion 時,就用到了原根的性質。利用原根的概念,$m$ 的簡化剩餘系可以用一套規律的方式寫下。假設 $a$ 是模 $m$ 的一個原根,根據上述定理2,$\left \{ a^{0},a^{1},\cdots ,a^{\phi (m)-1} \right \}$ 其實就是模 $m$ 的簡化剩餘系。我們之後習慣用這種簡化剩餘系說明之。
$\left \{ a^{0},a^{1},\cdots ,a^{\phi (m)-1} \right \}$ 是模 $m$ 的簡化剩餘系。
定理3:若 $a$ 對模 $m$ 的次數是$r$。設有一數 $\lambda >0$,$a^{\lambda }$ 對模 $m$ 的次數是 $t$,則 $t=\frac{r}{(\lambda ,r)}$。
<pf>
根據上述定理1,我們有 $r\mid \lambda t$,即得 $\frac{r}{(\lambda ,r)}\mid \frac{\lambda }{(\lambda ,r)}\cdot t$。因為 $\left ( \frac{r}{(\lambda ,r)} ,\frac{\lambda }{(\lambda ,r)}\right )=1$,所以 $\frac{r}{(\lambda ,r)}\mid t$。
另一方面,$(a^{\lambda })^{\frac{r}{(\lambda ,r)}}\equiv a^{r\cdot \frac{\lambda }{(\lambda ,r)}}\equiv 1\; (\mathbf{mod}\; m)$,根據定理1,有 $t\mid \frac{r}{(\lambda ,r)}$。所以 $t=\frac{r}{(\lambda ,r)}$。
這個定理告訴我們,如果 $g$ 是模 $m$ 的原根,則 $g^{k}$ 是模 $m$ 原根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gcd$(k,\phi (m))=1$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!例如我們找到了模 $m$ 的一個原根 $g$,只要 $g$ 的次方數 $k$ 與 $\phi (m)$ 互質,那麼 $g^k$ 也會是模 $m$ 的一個原根。換句話說,
只要找到了模 $m$ 的一個原根,我們就可以找出其他的原根。
定理4:設 $a$ 對模 $m$ 的次數是 $\delta $。若 gcd$(\lambda ,\delta )=1$,$0<\lambda \leq \delta $,則 $a^{\lambda }$ 對模 $m$ 的次數均為 $\delta $,符合條件的 $\lambda $ 有 $\phi (\delta )$ 個。
<pf>
在 $1,2,\cdots ,\delta $ 中,與 $\delta $ 互質的數有 $\phi (\delta )$ 個。當 gcd$(\lambda ,\delta )=1$,根據定理3,我們知道 $a^{\lambda }$ 對模 $m$ 的次數均為 $\delta $。證畢。
根據定理3,只要 $g$ 的次方數 $k$ 與 $\phi (m)$ 互質,那麼 $g^k$ 也會是模 $m$ 的一個原根。與 $\phi (m)$ 互質的數的個數有 $\phi (\phi (m))$。換句話說,
設模 $m$ 有原根,則它共有 $\phi (\phi (m))$ 個對於模 $m$ 不相同的原根。
定理5:若 $a$ 對模 $m$ 的次數為 $s$,$b$ 對模 $m$ 的次數為 $t$。若 gcd$(s,t)=1$,則 $ab$ 對模 $m$ 的次數為 $st$。
<pf>
設 $ab$ 對模 $m$ 的次數為 $\delta $。$(ab)^{st}=a^{st}\cdot b^{st}=[a^{s}]^{t}\cdot [b^{t}]^{s}\equiv 1\; (\mathbf{mod}\; m)$。我們得到 $\delta \mid st$。
另一方面,$1\equiv [(ab)^{\delta }]^{s}\equiv (ab)^{s\delta }\equiv a^{s\delta }\cdot b^{s\delta }\equiv a^{s\delta }\cdot (b^{s})^\delta \equiv b^{s\delta }\; (\mathbf{mod}\; m)$,我們得到 $t\mid s\delta $。因為 gcd$(s,t)=1$,所以 $t\mid s\delta $ 可改寫成 $t\mid \delta $。
同理,$1\equiv [(ab)^{t}]^{\delta }\equiv a^{t\delta }\cdot b^{t\delta }\equiv (a^{t})^\delta \cdot b^{t\delta }\equiv b^{t\delta }\; (\mathbf{mod}\; m)$,可以得到 $s\mid \delta $。因為 gcd$(s,t)=1$,所以有 $st\mid \delta $,而一開始已證明 $\delta \mid st$,故 $st=\delta $,證畢。
實際解二次同餘方程之前,其實有很多東西要講。首先,原根是否一定存在?答案是否,原根必須要符合某些條件才會存在。例如對於模 $8$,$\phi (8)=\phi \left ( 2^{3} \right )=2^{3}-2^{2}=4$,由於任何與 $8$ 互質的整數都是奇數,奇數的平方除以 $8$ 都是餘 $1$,這表示對於奇數 $x$,$x^{2}\equiv 1\; (\mathbf{mod}\; 8)$,$2< \phi (8)$,故模 $8$ 沒有原根。
討論完原根的存在性之後,接著再討論如何求出原根,最後利用原根的特性,求出二次同餘式、甚至是高次同餘式的解。
原根的存在性
若 $m$ 為 $2$, $4$, $p^{k}$, $2p^{k}$ ($p$ 為奇質數) 四者之一時,原根才存在。
證明可在各數論書籍找到,故略。我們把重點放在原根的計算上。
原根的計算